华灯初上夜未央,旧梦依稀江风凉。
青石板巷深处,檐角灯笼摇曳如星,烛光晕染着雕花窗棂。晚风掠过竹篱,携一缕墨香自书院飘来,与檐下铜铃清响交织成韵。循阶而上,见庭中老槐垂荫,月华穿枝漏影,在地面织就银纱。
有佳人倚栏独酌,素袖轻扬间,酒盏映星辉如捧一泓银河。
阿霖和墨染宸寻得这园子时甚是欢喜,他们早就想在江南水乡找一落脚之地隐居。
两人携手步入小阁楼,推开雕花木窗,但见竹影婆娑,月光如水倾泻而入。壁上悬着半幅未竟的万里江山图,似有前人意蕴未尽。阿霖拾起笔,蘸墨续写云山,墨染宸倚栏吹笛,曲调与檐下风铃相和,恍若仙音。
次日晨起,见园东有片荒圃,杂草间竟隐着几株残菊。阿霖素喜莳花,便与墨染宸执锄清理,掘出青砖小径,栽下新苗。不日,菊丛渐茂,金蕊映霜,香气清冽。
二人常对菊烹茶,以花瓣为笺,赋诗相戏。墨染宸笑谓:“此菊当名‘忘忧’,恰合你我避世之心。”阿霖颔首,指尖拂过花瓣,忽忆起幼时师姐教她辨花语,眸中泛起涟漪。
秋深时,园外枫林尽染赤霞,落叶飘入池水,化作粼粼锦纹。墨染宸铺纸于亭,欲绘这流光景致,却迟迟未落笔,只凝望阿霖扫叶之姿。她鬓发沾着枫红,衣袖翩然如蝶,似将秋色皆敛于身。
他忽觉此景胜却任何丹青,遂搁笔轻笑:“天地自有画师,你我只需静赏。”
冬雪初降之夜,阁楼炉火暖融。阿霖抚琴,墨染宸以银匙搅动药炉,熬制她惯饮的雪梨膏。窗外寒梅悄然绽枝,暗香破雪而入,与琴音交织成韵。他们不言尘世纷扰,只谈《庄子》逍遥之章,直至更漏声歇,共拥裘毯卧于榻上,看雪光映窗如银鱼游弋。
岁月在桂香与菊影间流转,园中每一隅皆染他们的清欢。偶有邻舟书生慕名来访,求墨染宸题字,或邀阿霖论诗,却总被那疏篱竹障挡去喧嚣。
此地似结了一道无形结界,将浮世烟火隔绝在外,唯留琴棋书画、四时风月,伴一双璧人,共度流年。
一日,二人携手出游,忽闻远处传来琵琶声,弦音如水,沿墙根潺潺流淌,引得墙外柳枝也随节拍轻颤。
那琵琶声似穿越了千年的风霜,带着古朴的韵味,时而如泣如诉,时而激昂高亢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。两人不由自主地被这美妙的旋律所吸引,缓缓循声而去。穿过一条小巷,绕过街角,来到了一座古朴的小院前。
院门虚掩,琵琶声正是从院内传出。二人相视一笑,轻轻推开院门,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,正坐在石凳上专心致志地弹奏着琵琶。
老者见有人来访,并未停下手中的动作,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。二人静静地站在一旁聆听,曲声里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,只剩下这小小一方天地。
一曲终了,老者缓缓放下琵琶,目光慈祥地看着二人。阿霖连忙上前行礼,表达自己对这琵琶曲的赞叹之情。墨染宸道:“此曲妙绝,闻之令人心醉。不知此曲何名?”
老者微微一笑,道:“此曲乃老夫自创,名曰《忆梦》。忆往昔繁华旧梦,叹岁月匆匆流逝。”又道:“这琵琶是我家传之物,已经伴随我多年。每当我弹起它,就仿佛能回到过去的岁月……”
二人听得入神,不禁被这琵琶背后的故事吸引。他们与老者畅谈良久,听他讲述着过去的点点滴滴。那一个个故事如同琵琶声一般,时而欢快,时而忧伤,让人感慨万千。
老者见阿霖目光灼灼地盯着琵琶,便将琴递给阿霖,示意她弹一下试试。
阿霖受宠若惊,双手颤巍巍接过琵琶,恰似捧着一件无上圣物。指尖拨弄琴弦刹那,琴音破空而出,悠悠回荡,似一缕袅袅轻烟,在空气中蜿蜒弥漫。
老者微微颔首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那神色仿若于荒漠之中偶遇甘泉般欣慰。
阿霖得此鼓励,心间似有灵蝶振翅,愈发投入地弹奏起来。琴声时而如潺潺溪流,于幽谷之间轻柔婉转;时而如奔腾骏马,蹄声雷动,豪迈激昂之态仿若要冲破这屋宇的束缚,直上九霄云外。
屋内众人皆被这宛如天籁的琴声所摄,仿若陷入了一场奇幻梦境,静静地聆听,生怕一丝轻微的响动便会打破这美妙的幻境。不知不觉中,一曲终了,那余音却似袅袅炊烟,久久萦绕于众人心间,众人仍沉浸其中,久久不愿回过神来,仿若从那琴声编织的梦境中醒来,还需一番挣扎。
老者展颜一笑,那笑容里满是赞赏与欣慰,对阿霖和颜悦色道:“小娘子琴艺实乃不俗!观之,汝对音律似有通灵之天赋。”阿霖羞涩一笑,双颊晕红如那天边晚霞,恰似盛开的桃花般娇艳,心中则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,如获至宝一般。
她未曾想,自己只是随意弹奏一番,竟似石子投入平静湖面,激起这般大的波澜,能得到老者的认可。
自那往后,阿霖便经常去找老者讨教,每日皆会寻得闲暇时光来潜心练习琵琶,那琵琶于她手中,仿若有了生命一般。她的琴艺亦如春笋拔节,日益精进,未几,便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琵琶高手,人们皆言,听其琴音,仿若穿越时光,步入那古老而神秘的画卷之中。
此夜静谧,似古人笔下未干的丹青,墨色未凝,余韵绵长,教人疑是误入千年旧梦,与红尘喧嚣暂隔一帘月光。月华似练,仿若为这繁华古城披上一层银色的纱衣。微风拂过,檐角的铜铃轻轻摇曳,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,宛如穿越千年时光的跫音。
谁着一袭素色霓裳,轻挽云鬓,漫步于这如梦如幻的街巷。衣袂飘飘,似与这夜风共舞,仿佛下一刻,便会羽化而登仙。街边酒肆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,店内传出的欢声笑语与丝竹之音交织在一起,勾勒出一幅盛世画卷。
行至西湖畔,湖面波光粼粼,在月光的映照下,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,倒映着天上的星辰与岸边的垂柳。
湖心的画舫上,烛火摇曳,琴声袅袅,有佳人轻拂瑶琴,低吟浅唱。那歌声如泣如诉,诉说着千年前的爱恨情仇。沿着湖边的小径前行,一座古朴的亭台映入眼帘。
亭内石桌上,置有一壶清酒,几盏青花瓷杯。墨染宸轻拂衣袖,缓缓坐下,与阿霖共饮。
酒入愁肠,化作点点相思泪。遥想当年,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把酒言欢,留下千古名篇。而今,他二人坐于此,感受着这千年前的风雅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。
远处,雷峰塔巍峨耸立,在月光下显得庄严肃穆。传说中的白娘子,是否也曾在这月光下,思念着心中的良人?那断桥残雪,又见证了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?
正沉思间,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,打破了夜的宁静。循声望去,只见一位白衣人立于柳树下,手持玉笛,吹奏出一曲悠扬的乐章。他的身姿挺拔如松,面容俊朗,眼神中透着一丝深邃与忧郁。
那一袭白衣在风中飘动,宛如仙人下凡。
暮吟?阿霖只怕是自己眼花。
四目相对,仿佛时间都静止。她的眼神中似有万千星辰闪烁,又似藏着无尽的故事。
白衣人缓缓走来,每一步都仿佛踏在阿霖心尖上。待他走近,却不是暮吟,阿霖微微欠身行礼:“公子有故人之姿,小女子这厢有礼。”白衣公子亦回以一礼。“那真是太巧了,在下初来乍到,见二位坐此饮酒,莫非也有心中事?”他的声音如清泉般悦耳,让人心生愉悦。
阿霖轻轻点头,浅笑道:“公子所言极是,我二人只是感慨这月色之美,又念起往昔之事。”
白衣少年微微一笑,坐在对面的石凳上,“二位既有此雅兴,不如与在下一同赏月如何?”
三人相对而坐,谈诗论画,品酒赏月,皆是才华横溢,出口成章,言语中,仿佛看到了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,那里有高山流水,有鸟语花香,有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。
不知不觉中,东方渐白,晨曦微露,一夜已逝。他起身告别,眼神中透着一丝不舍,“今日得遇二位,乃在下之幸。他日若有机会,定当再与二位把酒言欢。”
阿霖微微颔首,“公子慢走,有缘再见。”
“你希望他是暮吟!”墨染宸最懂阿霖,笑着牵起她的手,“不如我们让阿鸢传信,邀她来小住几日。”阿霖点头,二人相携离去,余音袅袅不绝。
只愿此生,能在这纷繁尘世中,寻得一份宁静与安然,与心爱之人,共赏这世间美景,共度此生。